就仿佛当年的《常回家看看》红了一样,作品在这个变态的社会伤口上洒下一点盐,马上会引起一阵的疼痛和随之而来的抚慰伤口的弥补。《俺爹俺娘》同样,找准了这个伤口,顺其势的撒了一把盐巴——在看了摄影展后,很多人幡然醒悟,回家看看,甚至连夜买了车票。

不能否认这样的集体唤醒带来的作用在空间覆盖面上有多么巨大,但也应想到这样的影响所带来的时间延续上,究竟能有几何。

我承认,在看片子的时候我哭了,每一个农村的孩子,或是农村挣扎出来到了城里的孩子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反应。这这样的资本,可能是成长和追求的动力,也可能是发展和进步的阻碍,都是因人而异。显然,在焦波这里,这资本不光是前者,更将这资本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成为其成名和卖座的基石。

不乏批评焦波的声音,认为其利用父母,没有真正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忽略的是,记录片和摄影的主体是俺爹和俺娘,而真正守在父母身边,对父母关心照顾的可能是俺爹俺娘的其他子孙,例如焦波的大哥。

记录片只是摄影展产生影响后的一个补充,然而,记录片并没有对焦波的一家展开刻画,甚至并没有对其他家人的描写,整个片子显得只是焦波和他父母如何情真意切,画外音也只是焦波一人,主体的确是俺爹俺娘,但是并不能否认焦波的其他家人同样是影片的陪衬,连这样的侧面描写都没有,难免造成观众理解的偏差——焦波爱父母,却要时常离开。于是,观众怨怒焦波的做作。如果,哪怕几分钟,对焦波一家,他的兄长姐妹进行简单的介绍,就会弥补这个缺失。

父母盼着孩子出息,其实,出息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最孝顺的孩子。这个理由并不能使焦波不孝顺这个理由成立,而应该得出,焦波的其他兄长,生活在农村,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其他孩子,更加孝顺,对父母的照顾和尽得义务更大。

陪衬的缺失,造成了一种假象。就是,父母是唯一的父母,这就只是焦波的父母——焦波喋喋不休的解说,凭着这一切在自己脸上贴金。这是以着恶意揣测的结果。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善意的揣测出焦波的兄长尽孝尽道,帮父母劳作耕种,在生活上进行更多的照顾,也未尝不可。

“除了照就是照”,会唱歌的那位老大爷调侃的说。并不是说,焦波的摄影这一方式在农村格格不入,而是说,焦波以摄影这种方式尽孝的单调和乏味。尽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其他人的尽孝方式并不与摄影者一方式相矛盾,那么,通过摄影和摄像统统表现出来,未尝不可。

俺爹俺娘(2003)

又名:My Mother, My Father

片长:30分钟

主演:焦波 / 

导演:韩蕾 / 编剧:韩蕾

俺爹俺娘相关影评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