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我看《夜宴》之前,耳边已充斥了对它的各种恶评,最通常的表述是“太难看了”。就在动身去电影院之前,亦有人劝我不要去看。或许是因为我没有抱什么希望,电影也没有让我有什么失望。个人觉得,《夜宴》远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糟糕,甚至可以说很不错,无论是情节设计,演员表现还是思想内涵都远远超过同类影片《无极》。

很多影评都没有提及电影名字的来历,《夜宴》的灵感来自于五代南唐的宫迁画师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这也是我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而电影的历史背景正是放在五代十国这个群雄并起的混乱时期。关于此画有两种说法,一是韩熙载为推卸当宰相的差事,故意生活奢靡,夜夜笙歌,南唐后主李煜派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宅绘制其夜宴画卷,规劝之。另说韩熙载乃北人而在南唐为官,与帝王貌合神离,为避是非猜忌,故意饮酒弄妾,长夜欢饮,使人放松对他的警惕,以图自保。不管是哪种说法,此画都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按照之前投资方的说法,“电影《夜宴》是以《韩熙载夜宴图》为蓝本,讲述中国式宫廷斗争“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后来的事实证明,电影只是引鉴了此图的时代背景,故事则完全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这倒是印证了冯小刚本人的说法“我这就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熟悉《哈姆雷特》的观众不难发现,《夜宴》中的每个人物都能在戏剧中找到对应的角色,而情节的相似度也在80%以上。《哈姆雷特》这部融合谋杀、暴力、复仇、情欲、疯癫与欲望的莎翁名剧曾经被五度搬上银幕,其中1948年由奥利佛·劳伦斯导演的版本最有成就,荣获当年度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大奖。既然黑泽明可以将《乱》拍成日本版的《李尔王》,冯小刚当然也可以把《夜宴》拍成中国版的《哈姆雷特》。个人觉得,国内观众对《夜宴》的恶评,部分原因是不少人根本没看过《哈姆雷特》,也没有欣赏四大悲剧的能力,经受了无数毫无思想的大片洗礼之后,他们已经不知道人性是何物。

哈姆雷特有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夜宴》里得到了一定的诠释。吴彦祖饰演的无鸾应该是成功的,那种忧郁矛盾略带精神分裂的性格气质,在没有表情的面具之下显得更加突出。最后的那句“死了真好”可谓一声叹息,无心权力却身处权力旋涡,厌倦杀戮却身负复仇大任的悲剧王子在中毒身亡的那一刻终于得到了解脱。章子怡的演技确实越来越好,她饰演的婉后光芒盖过了所有人,她的性感出位也再次证明了其一线性感女星的地位。婉后是一个武则天式的人物,沉湎于权力,又为情所困,最后她在扫清一切政敌即将登上王位之时,却被一枚来历不清的飞刀刺中,成为这场宫廷斗争的最后一个牺牲品。片中最失败的角色其实是葛优饰演的厉帝,冯小刚在转型之机仍然念念不忘他的金牌搭档,以及赖以成名的语言幽默,而这直接导致了所谓的“笑场”,可谓一大败笔。葛优版的厉帝委琐有余,奸诈不足,加上不合时宜的幽默,怎么看也不象一位弑兄篡位的奸王,与莎翁的戏剧有很大的差距。

过度的血腥与暴力确实是一个问题,白衣优伶的砍头和九人队的集体自杀一方面具有很强的银幕震撼力,一方面也对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很大的冲击。厉帝与婉后的床戏不少,肢体语言有很强的挑逗性,不知属不属于少儿不宜的范畴。至于殷隼与青衣的感情,我倒不觉得有乱伦之嫌,因为莎翁的戏剧中一向都有兄妹情深,欧菲莉亚的哥哥甚至跳进妹妹的墓穴中,将妹妹抱在怀中,希望与之同葬,并因此引起了哈姆雷特的嫉妒。

布景,道具,服装,造型是电影的亮点,极尽华丽之致,这与冯小刚声称的将贵族生活简约化很不相符,应该是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叶锦添的风格。电影音乐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谭盾的作曲一向很大气,而且中西合璧,《夜宴》的那种大气很大程度上是由配乐烘托出来的。张靓颖的片尾曲让人耳边一亮,有点晴之妙。

如果说《无极》说的是宿命,《夜宴》说的则是欲望。就凭这一点,后者就远远超越了前者。因为欲望是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欲望成就一切也毁灭一切。这也是《哈姆雷特》的精髓。

夜宴(2006)

又名:The Banquet / Legend of the Black Scorpion

上映日期:2006-08-30(中国大陆) / 2006-09-03(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31分钟

主演:章子怡 Ziyi Zhang/葛优 You Ge/吴彦祖 Daniel Wu/周迅 Xun Zhou/马精武 Jingwu Ma/黄晓明 Xiaoming Huang/周中和 Zhonghe Zhou/曾秋生 Qiusheng Zeng/徐熙颜 Xiyan Xu/刘燕斌 Yanbin Liu/马仑 Lun Ma/项斌 Bin Xiang/郑春雨 Chunyu Zheng

导演:冯小刚 Xiaogang Feng编剧:邱刚健 Tai An-Ping Chiu/盛和煜 Heyu Sheng

夜宴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