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开篇电影要求非常高,一定要看部最精彩的。搜索间“阿米尔汗”四个字映入眼帘,就是它了,影评trailer什么的都没看,直奔影院。因为在我心中,他就是品质保证,作品一直维持高水准从未让人失望过,这次果然如约带来近3小时持续的震撼和感动,情节紧扣(本以为能趁歌舞时间上个厕所,这次也基本连灌水的桥段也没了)。阿米叔增肥40多斤,重要的是还要练肌肉。反以往的搞笑讨喜形象,这次出演深沉的父亲。但那对招风儿依旧可爱女星Fatima的表现也着实让人佩服,最怕靠颜值的拼演技,赤膊上阵,真刀真枪的演绎没用替身不说,打出了专业的水准,这就是敬业、毅力和付出!

进入正题:

电影成功的一点在于并非像脑残剧一般展示处处完美,恰到好处的大结局。喜悦中总有丝丝遗憾,黑白间总夹杂着一丝灰色让人玩味。将近3小时的片子,废话全无,情节紧凑,丝丝入扣,很多因触动带来的泪点,但被问及最感动的是什么,我想是故事中所呈现出的矛盾点,以及随之而来的张力,对于这种张力的处理并没有扩大化,而是呈现在那里,任观众去反应。


第一个张力点来自于老爸逼女儿牺牲童年,完成自己未竟的梦。不免替孩子们抱不平,问: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主动选择的权利而是强加自己的梦在他们身上?

站在后现代无标准答案的角度解读,这之所以是个成功励志的故事是因为它的结局是荣耀的,所成就的是一份辉煌,是建立在最终梦想实现的基础上。如果,剧情反转(在观看时,脑补了另一种可能发生的剧情)。Geeta长大了,在国家队开了眼,甚至恋爱了,势必和老爸产生冲突,冲突中她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喜爱摔跤,而是被逼着去完成父愿。于是开始跟老爸对抗,甚至大打出手,然后从此离开这一行,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在亲子教育中,应该让孩子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逼他们,更不是像米叔这样对孩子进行魔鬼式的摧残,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剃头那一幕很是心酸,长头发对那个年龄的女孩子来说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标记,女生最早对美的认识来源于此,这就是为什么女生化妆从十几,二十几岁开始,但编辫子是从小开始的,那是一种美的本性,但被无情剥夺了。

其实关于Geeta到底是否热爱摔跤,我认为影片并没有交代清楚。她摔跤的原因有三,第一完成父志,尤其在印度这样的父权社会,父亲的命令是天,要绝对服从。第二,为了打破传统,改变女孩子的命运。14岁新娘的话在姐妹俩的心中起到了转折作用,看时觉得这个诱因有点弱跟牵强,甚至有些老套。但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处在印度的环境,不了解女孩子们的真正境遇,更无法感动深受那份动力与渴望。第三,不能否认Geeta的血液中有着运动员的精神,不服输的性格。
但她真的喜欢吗?似乎没有交代,可能只是因为上了道,也尝到了一些甜头吧。
因此张力就在于对找另一种观点,有人说孩子不懂如何选择好,家人应该站在过来人的观察和态度替孩子做选择,并监督他们坚持完成。
灰色地带,无解,见仁见智。



其次,当妹妹在爸爸的严管下持续进步,对比姐姐在国家队的轻松环境。问:残酷严苛的训练是获得胜利的唯一途径?

后现代的狡辩论喜欢提倡在自由的环境下,人的潜能会被更好的激发,不用太刻板于墨守成规的训练。不劳而获,或每次电影中将努力的日复一日进行快进,仿佛告诉人们这些都可以带过,直接看结果。如此一来人难免浮躁,只觊觎遥望终点的成功,却不愿攀爬眼前的高峰。狡辩论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然而,生活与现实却无声上演着真相只有一个,是苦修。

后现代的我们越来越不愿意接受“绝对”的事物,绝对的标准,绝对的对错,唯一的路径和方式,总想挖出点旁门左道来走捷径。但在真实的赛场上,甚至在军人的战场上,存在一个共同点,即硬道理永远是绝对的,唯一的。


最后,赢得国际冠军的赛场上,老爸毕生梦想实现之际,他却被关在小黑屋里,不得亲眼见证这毕生追求的一刻,只是隐约听见国歌奏响,赶到赛场时光荣时刻已经落幕,他并没有百分百的参与。问:这份造化弄人如何解读?

也许这就是生活,会有阴差阳错,不尽如人意。也正是这份耐人寻味,这份真实与张力,让我爱上了这部电影。

摔跤吧!爸爸Dangal(2016)

又名: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台) / 打死不离3父女(港) / 摔跤吧!老爸 / 摔跤家族 / दंगल / Wrestling Competition

上映日期:2017-05-05(中国大陆) / 2016-12-23(印度)片长:161分钟

主演:阿米尔·汗 / 法缇玛·萨那·纱卡 / 桑亚·玛荷塔 / 阿帕尔夏克提·库拉那 / 沙克希·坦沃 / 塞伊拉·沃西 / 苏哈妮·巴特纳格尔 / 里特维克·萨霍里 / 吉里什·库卡尼 / 

导演:涅提·蒂瓦里 / 编剧:比于什·古普塔 Piyush Gupta/施热亚·简 Shreyas Jain/尼基尔·麦罗特拉 Nikhil Mehrotra/涅提·蒂瓦里 Nitesh Tiwari

摔跤吧!爸爸相关影评

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