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豆瓣读书上的条目,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5115/,剧本是98年6月出版发行的,那么,我就应该是在五年级的火车上看完的书,六年级的暑假,看完的电视剧。现在回想一下,就连标题上的年纪都已经过去超过十年了。
书,是从姐姐家里借来的,放靠门书橱倒数第二格,绿色封面。在火车上一个下午读完,在从走道那边往卧铺往右侧的下铺上。第一次读剧本形式的书,一开始,对标示时间场景的楷体字还很不习惯,一直到很后面很后面,无意中又读了哪本剧本,才回忆起这本书的格式。
2.
说起来,知道这部电视剧还是看《新闻联播》或者《焦点访谈》,大概有一个报道,之后不知道是《东方之子》还是其他什么节目又有一个专访,这才非常非常想看。毕竟,小孩子都对大孩子的故事异常地感兴趣。可是,真的把电视剧完整的看完,已经是六年级的那个暑假了,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中央二下午一点钟左右开始放,也是那个时候发现,原来一共才10集。
3.
小学时候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我的午饭是听着姐姐讲述初中生活度过的,而她的初中生活,又与这部电视剧里的高中生活几乎完美地衔接了。当自己也经历了初中与高中时,生活依然如此。
初一班主任一上来就强势地把“素质教育”判了死刑,切断了所有幻想,这个和电视剧里真是完全一样。班级里自然也有杨宇凌、简宁、雷蒙、乐心、晓丹、林林、罗阳等等,而故事也八九不离十。
4.
小时候,不理解简宁和杨宇凌说的话,虽然明白人生和车的比喻,却还是不懂为什么两者不能并存,并且坚定地认为,作者如此处理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正确”。后来,当自己无意中用了那个比喻才发现,也许,事实就是如此,简宁说出的话,真的是简宁的风格。而晓丹的劝慰,也真的是晓丹的风格。
5.
大抵是看书早于看剧的缘故,书中的几句话比故事的情节印象更为深刻。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谁不是一边受着伤一边学坚强。”
“忍,不是头上一把刀,而是在你浑身燥热的时候主动走向火炉。”
“朋友,生命中的慰籍。”
“什么事再想哭,先忍三天,三天后看你们还想不想哭了。”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怕冷,整理书包待明年。”
6.
若说电视剧里印象最深的画面,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他们卖花回学校的一幕,手挽手肩并肩。
他们军训的场景。“ 什么是规矩,规是圆的,矩是方的,这就是规矩。”
宇凌和雷蒙在球场边谈心。
晓丹说,我只能绕着操场跑圈……
乐心和林林的笑容。
简宁和宇凌在广播站,和“是啊,我怎么上来了”。
7.
小学时候还有一部电视剧,跟着爸妈看的,《刑警本色》,小时候本来是对这种刑警片不感兴趣的,但是,突然发现里面有“简宁”,而且还专门等到演员表的时候好好回忆了一下是不是记忆中的名字。最后,这个角色牺牲了,自己还着实难受了好一会儿。
去年过年,合家欢的内容居然是熬夜看《士兵突击》,当“吴哲”这个角色出现的时候,我真是“眼睛瞪得像铜铃”,都不知如何向父母表达内心的兴奋。这简直就是复刻版的“简宁”啊,如果“简宁”读了军校,也肯定就会是“吴哲”。
说起来,后来这批人,好像只再从荧幕上看到李晨一个。
8.
同期还看了《花季雨季》的书,可是,也许高三还是离自己太远,深圳也离自己太远,只记得深沉拗口,其他了了。
好几年以后才看了电影,可是,电影的选角真是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简宁”打着篮球和“欣然”称兄道弟,“雷蒙”的志向成了清华,两本书的角色穿插在了一起,而我的人生,也翻过去了一页。
9.
有人说,生活最可怕的是,当那个也许会改变一生轨迹的一天出现时,我却当它是普通的一天。
当我知道有一天确实会改变我的一生,但是,当时我却只以为是改变,而不是一生。

十七岁不哭(1997)

主演:郝蕾 / 牛萌萌 / 李晨 / 张超 / 王卓 / 李轩 / 李牧 / 

导演:王静 / 编剧:李芳芳 Fangfang Li

十七岁不哭相关影评

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