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无人机”视角直面牛马人生的感觉。 先说影片积极的方面:
1)充分看到了外卖骑手的心酸和艰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不自觉地把这个工种当成了“工具”,更在意有没有准时收到外卖,而不是送外卖的人。这部影片让我在今后每次延时收到快递或者其他不顺的时候多思考一下,更加宽容,彼此体谅。
2)直面社会的中年危机。 失业带来的现金流减少可以迅速地毁灭一个家庭多年的努力。在习惯了消费多年,真的需要重新审视生活,减少不必要开销。
不过,影片也有让我难受的地方:
1)影片里的生活太苦了。 也许现实就是如此,但是生活的重担是一场疾病、一次经济、子女教育或者一次裁员就可以沉重打击一个家庭,让他们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影片反复传递的是男主没有第二个选择,必须逆行破釜沉舟。但是这样的人生单行道真的是一个健康社会吗? 男主闯过去了,获得了家人的谅解、成为了单王,甚至可能重返IT岗位。那么与他同时进入这个行业的其他人呢?毕竟,单王只有一个。如果一个人没有闯过去,他唯一出路就只能如男主的爸爸一样“自我了断”,不给别人添麻烦吗? 也许影片的本意是宣扬逆境中得正能量,但是恰恰是它没有说的“留白”,反而更加让人深思。
2)男主的价值观从一开始看不懂和不接受骑行行业的规则,到看到同事被撞车还会去帮忙,到最后哪怕被撞车了也坚持去送单,只花了一年时间。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对于金钱的需要,他蜕变接受过去完全不发想象和接受的许多东西。也许有人说,他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可是就如同外卖骑手们对于算法的抵触一样,接受这样苛刻的生活现状是迫于无奈,但是真的还需要同时不断暗示大家需要“甘之如饴”,继续自我鸡汤和自洽吗?如果影片结束在男主被大卡车撞,然后就倒在地上,是不是更加发人深省?解决问题不应该只是接受现状,如果男主可以通过改进算法,让外卖员再有更高效率送单同时,也有申辩机会,是不是对于外卖员更公平一些?
以上是从影片内容角度的想法。如果从拍摄讲,电影太刻意煽情,节奏没必要有些片段故意放慢,仿佛提醒“此处应有哭声”。而且其他配角从抵触到帮助主角的过渡太过程式化,也是刻意的味道很重。总的来说,影片更像是塑造一个行业的群像而非讲述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