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妈妈去看了院线片《逆行人生》,买票之前瞟了一眼豆瓣词条:#《逆行人生》是否在歌颂苦难#

自从学会独立思考以后,我对以歌颂苦难这个客体,而非歌颂在苦难中表现出坚韧主体,即人的艺术非常敏感。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并不在于“歌颂苦难”。

“孔乙己的长衫”

中年下岗的知识分子,对于再就业究竟有多少种选择?孔乙己的长衫脱不下到底是因为知识分子的尊严,还是因为严峻就业形势下资本家对于底层劳动者的过度压榨,从而导致的劳动异化和阶层跨度?

先谈第一个问题,中年下岗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主角作为行业内有年龄限制的程序员,再就业的选择,就我身边的情况来看,更多地会选择网约车行业。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表现选题贴近生活的话,这段剧情实在过渡得不是很自然。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电影大谈特谈外卖员的辛苦,通过白血病、残疾赔保等元素衬托小人物的“悲惨”,自我感动式地仿佛书写着大部分外卖员的人生,似乎生活的苦全是命运的必然,却闭口不谈外卖平台对于骑手的压榨,就算提到了,却也是以影片中所谓“狼多肉少”“平台的必然”等简略带过。依稀记得近几年的热搜出现过外卖平台对于商家和骑手的剥削,我不相信真正仔细观察生活的电影人没有注意过这一点。电影中快递站站长对主角说过大概这么一句话:“你总以为自己是坐车的,其实你就是个拉车的。”虽然在这种经济背景下讨论这个就像“何不食肉糜”,但是我依然想说:为什么大家不能都是“坐车”的呢?为什么一定就要分出个“拉车的”和“坐车的”呢?

我讨厌大团圆结局,也不喜欢憧憬美好的未来,但是对于这个话题,我真挚地、纯真地希冀着,渴望着终有一天,属于全人类的美丽新世界会出现。

我们在谈论外卖员时应该谈论什么?

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好像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常见的选题,但是怎么写好小人物的故事其实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故事的最后,主角似乎还是会回到城市精英的阶层中,通过自己和同事获得的“外卖捷径”,帮助外卖平台继续甚至更猛烈地压榨骑手。

就像故事开头主角刚入职时带领开发的程序最终成为了他被裁员的元凶,二十岁时射出的子弹终究还是射向了四十岁的自己。

在这个资本为王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杀死自己的帮凶。



逆行人生(2025)

又名:Upstream

上映日期:2025(中国大陆)

主演:徐峥 / 辛芷蕾 / 王骁 / 贾冰 / 冯兵 / 邬家楷 / 刘美含 / 丁勇岱 / 丁嘉丽 / 陈哈琳 / 黄小蕾 / 

导演:徐峥 / 

逆行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