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畅销小说改编拍摄的《可爱的骨头》,是导演彼得•杰克逊继《指环王》系列和《金刚》四部特效大片之后挑战的一部完全不同于以往题材的影片。同普天下钟爱本书的读者一样,在此片筹拍期间,笔者在期待的同时私藏了一个小心思——看这个几乎没构架过凡人感情的家伙,如何招架这个家长里短的故事。

此片从筹备到上映,从拍摄地宾夕法尼亚到新西兰,从辞演风波到确定演员阵容,彼得•杰克逊将生命中的六年全部奉献给了它。然而,历时六年的心血,还是没能为《骨头》换来更多的金球奖提名,媒体好评率却是每况愈下——烂番茄好评率39%,Metacritic44分,曾把原著评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部小说之一”的《卫报》仅给出两颗星,在种种质疑声中,闯过大风大浪的彼得大帝还是没有逃过芸芸众生的过问指责。我们只能更加诧异于彼得•杰克逊到底怎么了?!

如果说《指环王》系列的成功是一个奇迹,是因为没人认为这部极富想象和创造的文学著作能够改编成靠谱的真人电影,但是彼得做到了;而《骨头》公映后的意外窘境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中的奇迹”,因为在此之前没人料到高举亲情牌的温情故事,竟会成为彼得的滑铁卢。

可以说,只要有彼得在,《骨头》无疑又将是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但对于看惯足够童话手绘本的观众来说,本片的特效还是成功地将毫不搭界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与《M就是凶手》四分五裂后重新七拼八凑在了一起。导演企图对整部电影打上温情的大标题,用矫揉造作的手法去诠释,但终究,过度卖弄喧宾夺主的电脑特效,还是冲淡了剧情的震撼力。

随着故事的进行,我一边因为“骨头”的千疮百孔而坐立难安,一边又为自己猜中了故事情节而暗暗窃喜。在面对原著的改编过程中,我们的彼得显然比谁都要眩晕——几处大刀阔斧的修改,导致电影在构建感情基调的阶段时就彻底失败,更别提漏洞百出的情节,单薄无力的角色,以及与故事完全不贴合的情感。如果说原著是一剂疗伤药,那本片则从电影进行到第三十分钟后便将观众引上了一条不归路。似乎影片一开始的两个场景对比早就将导演含义丰富的暗示表现的明明白白:水晶球中的世界里白雪纷飞,镜头在表情纯净的小企鹅身上停留几秒,一切神圣而静谧,好似天堂;另一边,画面突然嘈杂无序,变成了乏善可陈的人间。导演耗尽一切成本来描绘天堂的目的无非是将现实简单粗暴的拽进了地狱。“两个世界彼此呼应的存在方式”早就被彼得掉包成“晶莹剔透、金光闪闪的粉红色天堂”,此刻片中的苏茜早已不明不白地忘记了伤痛,带动着傻乎乎的观众也忘记了为何观看此片的意义。

《骨头》的种种不尽人意,并不意味着影片的一无是处。而电影中的某些瞬间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在苏茜遇害的那场戏中,镜头先是拉到玉米地不远处,那里一群孩子正在踢球,下班回家的人们正准备着晚餐,苏茜则和哈维进了凄冷的地窖,没有强暴和分尸画面的暗示,女孩湛蓝的眼睛里噙满的泪水,早就搅得人心慌意乱,达到了导演彼得•杰克逊对于这场戏骇人却平凡的目的。而对于众演员的卖力演出,更是为剧情的铺展保驾护航——哈维的扮演者斯坦利•塔奇虽然台词甚微,却只用肢体动作和微妙的表情转换洞悉这个虐童杀人狂,甚是懂得真正的恐怖源自的内心,绝对是个实力派。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现苏茜由生到死,由仰望天堂的快乐到俯视人间的悲伤上,希尔莎•罗南在此片中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而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女孩曾凭借《救赎》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上演了两次麻雀变凤凰的奇迹。

毋庸置疑,《可爱的骨头》算不上杰作但也远非媒体之前悬崖渲染的那样糟糕。太多人一厢情愿地把原著作为参照物来为此片定性,却忘记了它首先是一部影片,其次是一部“文学改编影片”。而“改编”与“复制”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对于,艺术创作的严谨度上,或许,我们的“骨头”还应该再补补钙。





kang.
2010/02/13
【http://epaper.tianjinwe.com/jr100/jr100/2010-02/26/content_16350.htm 见报有删减】

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2009)

又名:尸中罪(港) / 苏西的世界(台) / 死不瞑目

上映日期:2009-12-26(新西兰)片长:135分钟

主演: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史坦利·图齐 Stanley Tucci/迈克尔·因佩里奥利 Michael Imperioli/杰克·阿贝尔 Jake Abel

导演: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编剧:弗兰·威尔士 Fran Walsh/Philippa Boyens/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艾丽斯·西伯德 Alice Sebold

可爱的骨头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