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战争片。
你能想到的是不是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各种火爆的大场面?
但最近出了一部荷兰战争片,没有过多的战争渲染,没有大场面的厮杀,但却同样拍出了战争的残酷。
而且,它还被选送到奥斯卡参与今年最佳国际影片的角逐。
置身于世界舞台,也发光发热。
是时候,看看它——
《东方》
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部电影,南瓜君在这里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1945-1949年,在东南亚的爪哇群岛,正进行着一场知名度不高但波及范围较广的反侵略战争——
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
荷兰作为印尼的宗主国,在二战日军打进东南亚之前,已经殖民了印尼达350多年之久。
日本投降后,英国人在东南亚卷土重来,占领了印尼大部分地区。
一年后,荷兰人摆脱了德国人的统治,想要从英军手里接手印尼,继续进行殖民统治。
印尼民众为了寻求真正的独立,奋起反抗。
荷兰政府为了镇压他们,派出军队前往印尼。
本片的男主约翰就是一名被派遣过来的荷兰士兵。
刚来这片土地时,他满眼天真,一脸稚气,以为他们就是这里的“救世主”。
可没过多久,现实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反叛军不走寻常路,深知抵抗不过武器精良的政府军。
便利用自身优势,打起了游击战,要不然就趁着天黑进行偷袭。
让约翰所在部队根本找不到一点踪迹。
当地民众也对反叛军的行踪也闭口不谈,怕遭受反叛军的报复。
有一次,约翰正在巡逻,路过一个村庄,便向当地的居民讨水喝。
村民采了椰子给他们解渴,可第二天,这一家人就被反叛军割去了头挂在木桩上示众。
场面残忍至极,把涉世未深的约翰直接吓到吐。
这一幕,也是战争所酿成的无数悲剧中一个缩影。
这件事以后,当地民众更加忌惮反叛军,对于政府军的询问也更不配合。
约翰他们无计可施,便也破罐子破摔,放松了警惕。
每天像打卡任务一样,到点吃饭,到点巡逻,到点玩乐,闲来无事,还去当地的红灯区转转。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
从最初的百无聊赖到现在的逐渐习惯,约翰似乎已经忘记了参军的目的。
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碰见了杀伐果断的指挥官雷蒙德·韦斯特林。
那时,一个日本军官正在对一个印尼土著拳打脚踢。
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肯承认失败的日军,正在以这种极端方式发泄最后的疯狂。
所以,并未打算理会。
可雷蒙德及时出现,不仅救下了印尼人,还直接跟日本军官正面硬刚。
之后,当地村民向约翰所在部队求助。
说反叛军躲在了他的家中,并绑架了他的女儿,希望政府军能给予支援。
可约翰的长官听闻村民家的位置处于敌占区,便放弃了支援。
还是雷蒙德不顾危险,带着约翰,解救了当地的村民。
约翰起初很欣赏雷蒙德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才干;
而雷蒙德也对眼前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兵另眼相看。
之后,雷蒙德便向上级请示把约翰调来做他的司机,两个人也进化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但来了好几个月,政府军毫无作为。
上级军官看看不下去了,便委以重任,让雷蒙德组建一支精英队伍剿灭当地的反叛军。
而约翰自然也成为了精英部队里的一员。
但随着战争范围的逐步扩大,约翰开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
因为雷蒙德总是要求他以最残酷的方式对待胆敢反抗的印尼军民。
在雷蒙德看来,摧毁恐怖主义唯一的方法就是制造更多的恐怖。
这天,雷蒙德带领着约翰包围了一个抵抗意识强烈的村庄。
拿着手中所谓的反叛军名单,连问都不问,就对名单上的人一一处决。
看着无辜的村民一个个应声倒地,血流成河,备受良心谴责的约翰看不下去了。
挡在了村民面前,想让他停止刽子手一般的行为。
公然挑衅权威,让雷蒙德恼羞成怒,他将手里的枪对准了约翰……
能够决定生死的究竟是什么?
是降生的地点,是命运,还是所谓的正义与信仰?
约翰开始对自己一直坚持的“义务”产生了质疑。
这股觉醒的力量,正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核心。
《东方》摒弃了大人物英雄叙事,它的视角,更加微观。
就像 《拯救大兵瑞恩》《1917》等好莱坞许多经典战争片,都是通过小人物的微观视角,来呈现战争残酷的一个侧面。
痛苦与绝望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些无力的小人物。
信仰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们无法寻求解脱。
约翰表面一直在逃避,实际上却一直在寻找——
寻找真正的正义,寻找崇高的信仰,寻找让内心安宁的答案。
最好的战争片,永远都在反战。
在今天这个年代,战争的结束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束,对于战争本身的反思,才更有价值。
这也让南瓜君想起德国著名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名言——
“战争,是男人怀着疯狂而自大的想法参与的残酷而荒唐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