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争电影,我们大多数观众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调论,尤其是看多了西方输出的战争电影的观众,这种观点更加明显。那就是战争一定要以体现人性为核心,且能体现人性的战争电影才是好的战争电影。反之那些不以体现人性为核心的战争电影都是平平无奇的。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没什么问题,因为战争电影本就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依赖的事实也本就不同,有侵略战争自然就有反侵略战争,有反恐战争自然就有反反恐战争,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站在反面思考人性没问题,但并不是每一场战争都是由反面作为主体,这就麻烦了。

《东方》是一部反战思考人性的电影,但影片的反战不过是某一个被当做是明面的点,本片的深层之下,诉说的则是一个人的落魄,这种落魄属于万念俱灰,而那些闪耀在明面上得到点,如果随着主角的生活一帆风顺而变化的话,那完全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呢?先看看本片吧。

《东方》的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因为原有的殖民地国家放松了对于殖民地的控制,因此,全球各范围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殖运动。欧美的反殖民运动更像是一个笑话,而亚洲的反殖民运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本片发生的地方是印尼,在英国由于国力衰弱而无力控制印尼的时候,这种殖民权力被送给了荷兰。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荷兰组成了军队开赴印尼,他们想要在这里维持统治,虽然他们并不知道统治的核心是什么。

本片的主人公就是这些士兵中的一员,不过他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父亲曾经是荷兰的纳粹党,这一直是主人公心里挥之不去的痛,为此,他与父亲断了联系,因为父亲在战后被送进了监狱。背负着自己的不幸命运的主人公来到了军营,但军营生活并不是他最好的人生。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服役的他对于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表现出来很期待,而这也是他悲剧的开端。

印尼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这一点疑问本片没有回答,任何时候作为侵略者来说,谎称要给殖民地带来文明,带来现代化都是一出出拙略的谎言。之所以当今世界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殖民运动,原因并不在于西方现代制度的建立,而是在于殖民地统治的成本太过于昂贵,完全抵不上培养一个亲善西方的伪政权来的实际。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本片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就值得玩味了。

男主人公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与周围人的不同,一方面,他面对印尼的当地人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善良”,另一方面,他反对不加思考的行动。两方面混合在一起,男主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挣扎的性格,想要拯救这一方民众,但却走不出自己的围城。

在一开始,男主一直信奉所有人都是可以成为朋友的,而不是恶狠狠的用枪指着对方,因此,他在军营外可以跟当地人试着接触,他在大街上可以拯救一个被日本兵欺凌的当地人。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队友被抵抗力量杀死后,愤怒的男主犹如惊弓之鸟,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就能让他暴走,这一点可以集中体现在男主对待自己的姘头的未婚夫时候的态度。

对于自己有着极高道德要求的男主甚至在红灯区都拒绝未成年女性。这是很多人都认为男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的证据。但他们大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有修养的人有必要在红灯区体现自己的修养吗?他不更应该不去吗?想明白了这一点,男主之后的所有行为我们都能“理解”了。

所谓的反战,一定是要让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地址上俯瞰底层的民众的,男主作为荷兰高大上的殖民者一员,他甚至可以找来一个当地人为他的行为背书(你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国家),然而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印尼因为殖民运动而死去的无数人的生命也是生命。一句轻飘飘的话,此刻却成为了男主想要堆砌自己道德高地的砝码。

尔后,当男主开始变得愤怒,情绪乖张的时候,男主想到的事情中还有包含当地的民众吗?自然是没有。当服役期过去,回归生活的男主依旧是不如意,国内没有工作,生活没有着落,此时此刻的他从一个俯视着大地的人变成了被别人俯视的人。这样的落差他接受不了,他完全没有可能排解这种现实,于是,男主的人生彻底的崩溃了,最后他用一种干净利落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才是本片的核心。

万中无一的人,至少在很多战争片影迷的心中,他们往往具备着人性的光辉,然而影迷们却忘记了,他们如果不去侵略,这不更加具有人性的光辉吗?哪个强盗中间还没有几个自诩为善人的人呢?

……

你好,再见



东方De Oost(2020)

上映日期:2020-09-10(荷兰)片长:137分钟

主演:马尔万·肯扎里 休·史密特 马汀·雷克梅尔 

导演:吉姆·泰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