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想写点什么,因为挺让人感慨的。
伍迪艾伦这部电影吧,挺给文艺中年们添堵的。
其实文艺青年们大家曾经都是菲利普,觉得自己关注更大的世界、见解特别、表达锋利,把自己臆想成先锋,却不屑带着别人往前走。不停地抓住细小的切入点后巧舌如簧…
但很大程度只是自己需要关注与喝彩,也确实有一些人埋单,倒也不赖。然后在差不多的小圈子里转啊转,所谓的安全区。
开心吗?—— 还不错。
在讨论的是不是艺术和哲学重要吗?—— 不重要。
想以谦卑的姿态深度讨论或者学习吗?—— 想的,how。
接着时光蹉跎,就成了中年莫特。以前觉得自己走得比较前面,回头看,你也没把所谓的先锋带起来,新的文艺圈也不跟你玩…处境就很尴尬了,同为只有半桶水的文青被追捧的永远是新一代,因为年轻,所以肤浅和偏激都可以被理解,找的点也算新鲜。而在中年这里就是偏执,你讲的那套东西人家也耳朵听出老茧了,没有新鲜感。
但恐怖的是中年人其实更需要关注、更需要喝彩不是吗?而且看到其他更商业、更埋头在具体分工里的同辈,反而跟新一代玩得很好,不焦虑吗?不怀疑自己吗?不觉得自己被卷剩下了吗? :)
然后你在意淫和幻想间来回横跳,又酸又拧巴又无奈的样子有多难看,我相信导演已经拍得很克制了,毕竟是在拍自己。😂
所以…看完电影就是觉得很堵,文艺中年们除了酸和妥协可能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也不用心虚地在文艺前加“所谓的”这种定语,我们就是很文艺,但我们tm是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