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和《救世主》
文/碧血汗青

终于看完了《霍元甲》。
不算失望,但也没很满意。
和往常一样,我看电影时不希望被导演和编剧当小学生来教育,也不指望他们能教育我。这世上,还有哪些道道没有被古往今来的哲人们反复思考过,试图教育人的导演和编剧能说出来的东西,别说比肩黑格尔、柏林,说句过分的话,只怕连马基亚维利们的牙慧都无法拣多几分的。
在思想这个领域里,电影这种形式的表达能力目前也就这样了,无法和书相提并论。再牛皮的电影也表达不了一本哲学书中一章的内容,能表达清楚一个概念就相当不错了,所以从来都以为一部企图教育人的电影能说出来的哲理,无非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水准。因此对试图教育人的电影,我一贯不买帐。
但对提出问题或者表达某种个人理念的电影人,即使问题和理念再简单,我也会保持一分尊敬。无论如何,他们没想站在高台上教育我,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让我自己去思考,或者试图向我表达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理解,这是平等的,可以交流的,也是可被接受的姿态。
《霍元甲》表达了李连杰对武术的理解,没有试图教育我,这让我放心了些,打斗风格又华丽多变,热闹得很,所以说没失望。
至于不满意,则是因为除了电影结束时那一段短短的演武外,在整本电影里我没看见李连杰以打斗来表达对武术真正的理解。也可能他更在乎整部电影所表达的精神和思考,而不怎么在意电影中形式。
再转念想想,这毕竟还是部商业电影,不是私房菜,必然要打得好看,要有票房,武术指导又是袁和平而不是李连杰。我这么说并非想贬低当今第一武指袁八爷的职业水准,恰恰是因为袁八爷的职业水准太好,所以他的出发点就是电影好看,打得好看,因此无法体现对武术的理解,而他本身对武术的理解,应该也是不能和李连杰相提并论的。
说到对武术的理解,必须得说说李连杰唯一一部担纲做主角的A级制作——投资八千万美元的《救世主》,英文名叫《The One》。
那是一部票房不理想的大制作,还导致了李连杰与一线演员擦肩而过,但我以为这是李连杰打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片中李连杰和自己在另一时空的翻版(不知道该怎么说,暂且这样说吧)相遇,李连杰用八卦掌,翻版李连杰则用的是形意拳,这个设计,即符合两个角色的身份,又符合生剋之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形意拳过于刚猛,略显生硬,不知道是为了表现翻版李连杰暴戾的个性,还是也许他未修习过这门拳术所致。
可能因为他当年的教练之一李俊峰就是练八卦掌的原因,李连杰的八卦掌,相当值得一看。在影片开始后不久,李回到家中独自在一个小房间里演练八卦掌,在极狭窄的空间内,身形起伏寰转游龙似的流畅,哪怕只单纯从审美角度看,都极具韵味。而后与翻版李连杰决战时的一场打,更是将八卦掌贴着对手身体穿行腾挪使对手疲于奔命的身法,还有内家拳法在防守、攻击时身架手法的完美转圜,劲力连绵不绝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比之《霍元甲》里长枪大戟硬桥硬马的打斗好看多了。《救世主》的武指是元奎,但我相信这部电影的打斗有相当部分是出自李连杰自己之手,就单纯地以形式来表达对武术(作为一项技能的武术)的理解上,《救世主》显然要高出《霍元甲》。可惜的是,这类拳法,讲究的是精气神,动作即使刚柔并济也幅度较小,外形确实不怎么华丽,审读这种意味的东西需要对武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这种文化差异和审读基础的要求,使得美国观众的不买帐,全在情理之中。我想即便是中国观众,只怕也未必个个觉得好看。因此从商业角度而言,这确实是部曲高和寡之作。不过李连杰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在技能造诣,已够让他成为一位武术宗师。
在《霍元甲》里,李连杰曾借主人翁之口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拳法没有强弱之分,只有人才有强弱之分。我相信这真说出了他对武术单纯作为一项技能层面上的理解,倘若这猜测侥幸命中,那么对他的这份胸襟,我会很佩服。
当然,很多报道有说他还提到了武术的本质是止戈,说“武术从‘止戈’制止格斗的思维方法中创造了身体的技术和内在的修养,武术的外延要比功夫的外延大得多得多,不可能用功夫包含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武术精髓”等等,不过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认真说起来,我以为别说武术的各种门派,就是任何一门成熟的成体系的拳术本身,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强弱之分,只有练习者才有强弱之分。如同拳法并无一定的生克,只看使的人怎么运用一样。都说柔能克刚四两拨千斤,可那也要能拨得动才成,拨不动或者拨得不是地方、不是时候,都会倒霉的。
这么说,恐怕会惹起一大群武术爱好者以及爱国人士的非议。盖因常有人说中国武术是世界上最强的功夫云云,而倘若按现在这个说法,那么中国武术便不是最强的,而只是和其他功夫如泰拳、巴西柔术、日本合气道等等一样,就剩看谁练得好了。如此一来,大约真会让人很不爽,只因突然间失去了一份先天优越感,这感觉怕和武侠小说中一下自执掌武林牛耳的少林派沦为一抓一把的泰山派之类相仿。
武术,无论其本质是“止”还是“杀”,手段都是“杀”,但却绝不是一门单纯的杀人艺术。
中国武术,起自武舞,武、舞同源。周礼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居首位,两者并为一体,所谓有礼必有乐,乐附于礼,而乐中有相当部分是舞。周代雅乐指的就是“六舞”,其中大镬、大武是武舞,再到后来的“六佾舞”“八佾舞”中,也依然保持有武舞。史称周之雅乐其乐中正和平,其声典雅纯正,则其舞想来也应如是,难以想象在如此声乐下会有无比暴戾之武舞。
源自祭祀和典礼上武舞的武术,自一开始就是一门多用途的技能,并非只是杀敌技巧,而是自开始就还有审美、健体,乃至于对天地自然的模拟、尊敬等多种功用,终于发展成为一项可籍身体在思想上达到某种程度突破的运动。故而此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拳法,无论是战场杀人拳法还是一对一的杀人拳法,其理论最终几乎都会被溶入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体系里去,或者说被溶入,少林武当,太极长拳,莫不如是。
因此在我看来,宏观的所谓中国武术,就应该是一门由外而内的修行法门,和印度瑜珈一样,是自身体而思想,由体用而悟道的一个手段。
古人我们无法考据,但近代不少大宗师的生平却是可以考据的。他们也许读书不多,而为人处世的风范和境界,却是一流的,如王五郭云深韩慕侠杜心武等等,无不如是。
即以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为例,他除习武外亦著书立说,在论及拳法时曾说形意拳用法有有形有象之用、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声有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又有“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等言论,拳书中也常引《论语》《孟子》《老子》等语,以为根本。
这种现象在中国武术理论中并非偶然有之,而是比比皆是,各类拳法理论之义理,最后总是颇及释儒老庄,是故当拳经看可,以为坐而论道更可,实乃籍拳术悟道,臻而化之入天人合一境界之手段。在这个层面的理解上,日本人也是比较做得好的,他们的武术家往往又称为兵法家,常以兵法入武术,自武术悟兵法、悟道,如柳生氏、宫本武藏等,大都如是。
我想,也许李连杰真的动起手来,未必能击败电影里那些对手,但我相信他对武术,以及自武术而起延至人生的思考和理解,已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宗师。
李连杰说功夫不能包括武术,武术的外延要比功夫大得多,对此我亦深以为是。功夫是一项身体技能,而广义的武术则更似一门内省外用合二为一的哲学,所以一代武术宗师未必天下无敌,可于武于人的境界,当胜常人一筹。

霍元甲(2006)

又名:Fearless / Legend of a Fighter / Jet Li's Fearless

上映日期:2006-01-25(中国大陆) / 2006-01-26(中国香港)片长:104分钟

主演:李连杰 / 董勇 / 孙俪 / 中村狮童 / 鲍起静 / 邹兆龙 / 原田真人 / 杨紫琼 / 衣世雄 / 

导演:于仁泰 / 编剧:王斌 Bin Wang/周隼 Chris Chow/杜致朗 Chi-long To/李冯 Feng Li

霍元甲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