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1年我去香港时于老师嘱咐我看有没有《花街》和《说谎世界》两部电影,有的话买回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当时我看遍了信和大厦,还去了尖沙咀专门卖碟片的地方两次,克服语言上的不通顺,但在整个香港已经找不到这两部电影了,它只有被埋葬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的命运,但因为当时时间来不及就没有看。直到去年我发现B站上就有,今日我才看到这部电影。
最近几部民国电影都是岳枫指导的,前几日看《炮声中的电影》这本书时,岳枫后来回忆原片本有90分钟,上映时张善琨应该是怕避免一些问题把最后的十分多钟删去了,结局不一样,这也导致我们今天观看到的这部影片是70分钟版本。不得不说岳枫战后的这部电影,集合了沦陷时期一代影人的整体心酸历程。
首先影片有向1937年《马路天使》致敬的成分,作为周璇的成名作,无论是30多岁的周璇不经意再次唱起《四季歌》,还是借用大平被两个男子看重并突出展现的花布桥段,都不禁让人联想到《马》中小红的身影,而《马》上映后不久,抗战就爆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结束后时隔13年再次回顾,送花布的都是有侵占年轻女主角的流氓或汉奸。只不过《马》中的花布是扔到了马路的水坑里导致一对爱人情感发生裂痕,而这里的大平自己愤怒的将花布扔下马路却砸中了日本侵略者。这里映射出当时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烈愤恨。但这花布却险些让花街发生命案,日本人举起军刀朝向奶奶砍去那一刻也是这一段的高潮,激起刚刚脱离战争磨难的观众的集体仇恨心理并产生共鸣。但我认为导演应该让韩非饰演的角色与大平有尽可能多的互动,最好产生爱情这样的质变就更完美了。
再次就是一家三口在战争开始时也选择了逃离,但后来纷纷回家。中国人对故土有着传统的不舍情结,这里用艺人的身份映射出战争期间岳枫这类电影工作者,即使逃亡也无处可躲,只能被迫呆在故土,即使故土已被侵占,生活贫瘠内心痛苦,也要在故土上挣扎生存。这样一种心境只有真实经历了沦陷生活的人才能深刻表达,欲言又止,含泪活着。
影片把故事背景放在了北京的曲艺一家,无论是大鼓还是相声都是典型的北方曲艺,也是一批南下影人在战争年代被迫挣扎生存战后却永远回不去的大概念下的北方。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但同时创作者也在表达真实心绪,在被日本人侵占时期他们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丧失民族气节。在上海时期专演渣男的严俊战后在香港则一直扮演有良心有气节的好男人。片中的他被迫要演唱汉奸曲目,一方面受日本人的性命威胁,一方面又受同胞们的道德谴责。他却很聪明巧妙的利用自己的曲艺才能将这件会辱丧尊严的事做到最大的完美化,让危害降到最低。一来汉奸曲目也唱了,二来话锋一转撕开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罪恶面孔和中国人民的现实惨状,彻彻底底地抒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恨心情。这一段落可谓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和精华,严俊表演的相当出色且拿捏妥当,并没有我们传统印象中英雄形象的大义凛然,依旧保持着普通老百姓、艺人的安分守己和委曲求全,但内心又燃烧着一种抗争外辱的血性。其实这也是岳枫这批影人的真实心境,战争时期不得不与日本人合作,但内心却是抗拒的。正如川喜多所说:中国人没有亲日的,他们只是被迫。
本片把时间背景放在了近代中国战火纷乱的大环境中,从北伐到日本侵略一直民不聊生,百姓渴望太平渴望团圆,结局也点映了中华文化“家和万事兴”的古老宗旨,看似这是一部中国本土化儿女情长又富有家国情怀的故事,但即使战争结束,对于经历过这场战争并因此改变了人生命运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更是一部抗战电影。这样一部电影值得我用十年等待,一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