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从高口碑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到“上头”偶像剧《我们不能是朋友》,淡出大家视线已久的台剧似乎全面回春,从品质到话题性都有突破。
台湾电影也有惊喜,有一部画风惨烈、甚至残酷的“非典型”黑帮片——《寒单》冲入了今年台湾的春节档,拿下票房冠军。
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档上映这样一部“凶狠”的电影,足见片方对质量的信心。
《寒单》的议题很多,有民俗、有底层观照,但最抓住玛妮的一点,是它把“兄弟情”讲出了新花样,浓烈、纠结且别开生面。
《寒单》
「非典型」黑道兄弟情
《寒单》是一部“非典型”黑帮片,初看有点《艋舺》的味道,选用民俗意味浓烈的“炸寒单”建构影片的关键情节,“寒单爷”的神像作为核心意象在片中反复出现。
“寒单爷”指的是武财神赵公明,在台湾东部有一种习俗,每年正月十五,选几名青年男子作为“寒单爷”的肉身,他们将赤裸上身站在神轿上,而下面的信徒会将点燃的炮竹扔向他,让每一响都炸在他身上,是为“炸寒单”。
片中几位主角的纠葛也从“炸寒单”开始。男主角林正昆(以下简称“阿昆”)家境贫寒、幼年丧父,他的母亲以回收废品为生,他从小就帮母亲走街串巷收废品。
贫寒的家境和“不甚光彩”的职业让阿昆很自卑,尽管他成绩极好,即将从师范类大学毕业,但他从不敢向自己暗恋的女孩——萱萱表白。
其实,萱萱早就有了男朋友——黄明义(以下简称“阿义”),一个同样家境贫寒的“小混混”。
阿义父母双亡,只有奶奶跟他相依为命。他为了逞英雄、证明自己的胆量,报名参加了“炸寒单”,自愿为“寒单爷”作肉身。
“炸寒单”那天正是阿义的生日,仪式结束后萱萱来给阿义送生日礼物。两人刚刚分别,被嫉妒冲昏头脑的阿昆就冲上去,点燃了阿义背后成堆的炮仗。
原本不过是要炸伤情敌,谁知萱萱却看到了,冲上来推开阿义。
最终,女孩被炮仗炸死了,阿昆胳膊烧伤,阿义右手手指被炸断,耳朵几近失聪。
一场少年意气的情场纠葛,最后毁掉了三个人的人生。影片的主线剧情也从这里开始。
除了死去的萱萱,只有阿昆知道这件事并不是意外。他一个人背负着近三条人命:意外死去的萱萱,因为情伤而颓废吸毒,半死不活的阿义,以及对阿义太绝望最后自杀而死的奶奶。
为了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阿昆每年都报名“炸寒单”,好像身体越痛,灵魂越轻松。
他甚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教职,把父亲留下的田地开辟成垃圾回收场,成了一个彻彻底底“捡破烂”的。
这样让母亲极端失望、“自暴自弃”的行为,只是为了有一个途径能救回阿义的人生。
阿昆开始了对自己和对阿义的救赎。
他把阿义锁起来强制戒毒,阿义毒瘾发作、最痛苦的时候大骂阿昆。
阿昆只是说:你可以骂我,但不要骂我妈。
他带着阿义一起捡废品,为他出头,时刻提防不怀好意的人用毒品引诱阿义堕落。
阿义终于戒掉毒品,“活得像个人”,两个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地方老大威胁阿昆,让他放弃阿义这个“废人”,和他一起干。
他当机立断划破了自己和阿义的手,在老大面前结拜成兄弟,绝不分开。
原本的情敌,就这样相互拉扯着,从当年那场事故中一步步走出来,成为了生死之交、结义兄弟。
但这样兄弟情深的背后,却始终埋着阿昆才是一切悲剧源头的隐患。因为赎罪而产生的感情,就像镜中花水中月,看不真切……
港式黑帮片:浪漫英雄主义
玛妮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黑帮片都是「基片」”,对于我这样一个黑帮片爱好者,看黑帮片求的就是一份热血浪漫、男人情义。
华语影坛黑帮片的巅峰,毫无疑问来自香港。黑帮片从香港有电影以来就有了,这和香港独特的人文环境有关。
港口城市多帮派,香港又有着近百年的殖民地历史,社会环境就更加复杂。
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有六百万人口,其中黑帮就有五十万人。而那时候在香港的英国人,也就五十万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在彼时香港人的生活中,黑帮是一群非常常见的人,“不是黑帮的也跟黑帮混,可能当司机或厨房”(来自杜琪峰的采访:《黑帮是香港的一部分》)。
在这样社会环境中诞生的香港黑帮片,总能把街头拍出江湖的意味,帮派人物常常西装革履,仪表不凡,披着黑社会的外衣,讲着血气方刚的英雄梦。
英雄梦里必不可少的,自然是兄弟和情义。从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到风靡一时的《古惑仔》系列,荷尔蒙爆表的暴力美学和手足情谊一直是重要元素。
“我陈浩南出来混那么久全赖三样东西:够狠、义气、兄弟多!”在香港黑帮片里,男主角必须得“义字当头”,和一帮兄弟一起出生入死。
一群人走在路上,点个打火机都是豪情万丈的样子。
但随着剧情逐渐展开,兄弟们总免不了要“反目成仇”。有的时候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帮派(《英雄本色》、《枪火》),有的时候是因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古惑仔》),还有的时候是为了上层权力的争斗(《黑社会》)……
总之,伴随着主角们的成长,昔日两肋插刀的兄弟情将不得不抛到脑后,有的人坚守着所谓的“忠义”,有的人渐行渐远,再相见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说到底还是英雄片的传统套路。
台湾黑帮片:青春残酷物语
台湾黑帮片虽然曾受到一些香港黑帮片的影响,但同时也有着自己极其鲜明的烙印。
台湾长久以来就有帮派,直到现在所谓的“黑金政治”还在影响台湾选举。
但是台湾的黑帮片不像香港黑帮片一样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相比较枪火漫天、开口“兄弟”闭口“忠义”的香港黑道,台湾黑帮片显得相当地“接地气”。
台湾的黑帮片常常跟青春片交叠,早年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张震饰演的男主角小四原本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却因为喜欢上一个身份复杂的少女小明,而意外跌入少年帮派的漩涡。
最后因为受不了小明的背叛,小四亲手杀死了自己喜欢的女孩,锒铛入狱。
复杂的时代背景和青春残酷的底色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核心,比起主角的成长,这部电影更在意的是少年的异化。
如今被视为台湾黑帮片代表作之一的《艋舺》,也是一部「青春残酷物语」。几个高中生成立了“太子帮”,在学校横行霸道,最终却因为父辈的恩怨分道扬镳,落得“你死我亡”的惨烈结局。
听起来是不是跟香港黑帮片的套路有些相似?但《艋舺》带有强烈的台湾印记,一是台湾的民俗风情,二是底层描写与“接地气”。
除了钮承泽导演饰演的灰狼老是一身西装、拿着架子,略有些“装X”以外,其他的黑道份子打扮都很朴实。
黑道大哥Geta身材微胖,打扮随性还热衷厨艺,如果不说是黑道老大,完全能被看成是隔壁和蔼可亲的邻居大叔。
阮经天、赵又廷等人在学校的日常,也不是持枪带棒,多数还是近身肉搏,港片中必备的街头枪战,在这部电影里也很少出现。
就是热血加成的“小混混成长史”,有恩怨情仇、兄弟反目,但褪去了港片不加节制的浪漫主义、暴力渲染,反而透出成长的锋利和虚幻“兄弟情”的残酷底色。
到了《寒单》,这种锋利和惨烈又更近了一步。底层和乡土才是这部电影的底色,且不说穷苦的阿昆和阿义一直徘徊在黑社会的边缘,就连全片唯一的黑道大哥也不过是一个经营更大垃圾回收场的“同行”。
电影从头到尾没出现过一把枪,浪漫全藏在“炸寒单”的烟火,和两个男主角惨烈的成长线里。
前面说到的黑帮片兄弟情,几乎都是开始“你侬我侬”,最后反目成仇。但是《寒单》另辟蹊径,两个男主角从小就不对付,是弱者欺凌更弱者。
阿昆对阿义的报复,除了有心头之爱被夺之恨,还因为阿义从高中就看不起他,作为学校的“混混头子”带头霸凌他的过结。
因为一场惨烈的过失,好学生阿昆的人生全毁,这才在绝境中扶起昔日的仇敌,初心也不过是为了赎罪,让自己的良心好过。
所以两个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剑拔弩张、是不对等的。阿义原本只想烂在泥里,阿昆对他的强制戒毒原始又残酷,全靠死撑才捡回一条命来。
好不容易从鬼变成人,失去全部亲人的阿义真正放下了心结,把阿昆当成兄弟和唯一的亲人。对方心里却还藏着一只鬼,时时折磨灵魂。
因为赎罪建立起来的“兄弟情”,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到最后连阿昆自己也分不清了。
从恨不得“你死我亡”,到相互扶持着站起来,再到真相揭晓前后的崩溃、反复,阿昆和阿义的感情线跌宕起伏,一直暗流涌动,也一直伴随着人物的成长而不断蜕变。
这种隐而不发、却又格外浓烈、纠结的男人情义,比之一般黑帮片“要兄弟还是要黄金”的简单对立,要复杂、深刻的多,也感人的多。
结尾是全片最华彩的段落,历经多年的爱恨纠葛,每一个人都在“炸寒单”弥漫的硝烟中,找到了自己最后的答案。
从一个民间习俗衍化出关于救赎和友情的故事,还能把黑帮片传统的“兄弟情”讲出新气象,《寒单》已经预定了玛妮今年的「台湾电影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