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均馆绯闻 成均诸函寄深眷

给小紫的第九封信 赤子心 上篇上部

亲爱的紫,

今晚给你的回信迟了,原谅我的迟到,昨晚我在金縢的相关考据里浮沉,从《尚书》一路跑去《孟子》,然后再又去重温了朱熹老夫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太多文字,太多考据,等于是重温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所写,看得眼皮渐沉,恍惚中,母亲依然端着茶杯嘱咐我要早点休息,一时间,恍如旧日时光再来。能借由写给你的信,温习这么多从前所学,当下依然淡忘了的经典,实在庆幸。今日立冬,然而恰逢十月(农历)小阳春的天气,气温升高,走在路上,如同跳进了温水池。午后,阳光如水,慢慢照进室内,我坐在窗边,想起了很多事,和你相识,一起灌水捣乱,然后,组内改革爆发的那天晚上,你留言来向我告别,依稀记得你是在那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写的辞职信。后来,我带组做剧,在内部区看到你当时留下的资料贴,才真正理解了你的心情。紫,请相信,我看到史书的心情是复杂的。年少时,不理解家人要我熟读史书的用意,父亲以一句老话说服我,他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当时不以为然,后来才明白,后世只是不断重演已经发生过的事,我们的遗憾也在不断重演。或者,在韩剧的世界里,纷争比较少,即便有,也可从容应对。因为,我们曾经受过严峻考验,再来一次又何妨。不说这个了,我们继续来看剧,很多时候,我要不时告诫自己,选择更加开心愉快的人与事,看可爱的人与故事,比如这一部[成均馆绯闻],我相信,这部戏,这个故事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譬如参演的年轻艺人朴有天,他借由这个清新明快的故事,将要开启自己演员旅程的辉煌大门;譬如我,我因为这个故事,改变了自己的习惯,离开了一直以来所信仰的韩剧世界里的人与事,并将之做了彻底整理。这都是好事,因为,人都要往前看,我们都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痛苦就是成长中拔节的痛楚,可是,这苦痛终将过去,成长之后又是一番新天地。我的新天地在于我找到了信赖和希望,而故事里的青年们呢?我们继续来看。

新榜礼前后,发生了两件很有趣的小细节,剧中着墨不多,然而却关乎此后剧情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一件是女林与佳郎李公子开始理解,并且欣赏的一番对话,关乎成均馆F4此后相遇相知,携手合作,荣辱与共的青春故事,这是明线,而另一件则是金佳人在夜归成均馆之时,恰逢天降红壁书,她捡了一张,边走边看,此时却正好看见黑衣人的事情经过,这件事则关乎几乎贯穿[成均馆绯闻]的暗线:红壁书。那么,这两个小插曲究竟如何呢,来,随我来——

新榜礼之后,女林公子将低头走路的李先埈儒生,一把拽住,要质问他,说质问是因为女林公子具勇河的声音一向柔和好听,哪怕质问也仅是增加压迫感而已,并未提高音量,可话中之意可就显出一番肃杀之意了。因为在新榜礼最后的核实之礼上,女林公子早已从旁人的说法中了解到李先埈儒生去过北村,也就是说,李先埈儒生解开了命令之意,也完成了命令,之所以说没完成,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体面,不想获得完成的结果。而对于成均馆来说,新榜礼就是杀威棒,要打掉入馆儒生的傲气,入馆儒生都出身名门,学业优异,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入馆读书,让他们明白前后辈的道理,在成均馆内不是以家门地位水准来论高低,而是以入馆前后辈,学识和人品来论高下这个道理,非常重要。这是对于成均馆新榜礼制度最大的轻慢,也是对掌议极其带领管理团队最大的藐视。了解到这件事的女林具公子怎能不动肝火呢,当然语意严峻,要责问李儒生,可是,此时的李先埈儒生却不慌不忙,从容解释,态度十分诚恳。他只说芙蓉花是个直爽善良的人,他不能为了自己解开谜题,要完成任务而坏了待嫁闺秀的名节,此话一出,女林具公子的神色一下子放缓,眼睛忽然一亮,然后笑了,拍拍李儒生的肩膀,真诚的恭喜他成为成均馆的儒生,这就意味着成均馆的儒生管理团队对于李先埈儒生人品和学识的初步肯定。能解开谜题不算本事,能完成任务也不算本事,能在完成任务之后考虑到后果,顾及到他人的平和和名誉,宁可自己受辱也不带契他人,可见品德高尚,值得结交。看着女林公子真诚的祝贺,我觉得我又多了解了这位看似戏谑俏皮的华衣俊男郎一点点,虽然顽皮,虽然促狭又爱捉弄人,可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女林公子拎得清,站得稳,是条好汉。

紫,到了这里,你按住播放器,注意看女林具勇河公子与佳郎李先埈儒生的对峙场面,两人身高相差无几,都是俊美聪慧的成均馆儒生,然而气质还是有所分别。女林具公子的衣饰华丽,当然,这衣料仅是仿制品,若是没有估计错,仿制的应是产自我国苏州的织锦贡缎和彩锦贡缎,这身华丽的装扮若是放在别人身上,大花大朵,大俗大艳,不知多么难看,而这身衣裳穿在了女林具公子身上,则显得异常贴切,看得人目不暇接,一看就知道出身大富之家。难怪李先埈儒生会以成均馆儒生的温良恭俭让守则来回应,说到遵守校纪校规,要从俭,着校服,女林公子的确没做到,但,这就是他个人独有的风格,旁人无法模仿,也无从模仿。写到这里,我只能叹口气,宋中基演员晚生了千年,若是早生千年,他定是出身新罗花郎道的花郎之首。紫,继续定住播放器,记住这张年轻俊美的面孔,日后在大银幕之上,他必成大器。再看气宇不凡的儒生李先埈,看他那身米白中衣,靛蓝长袍,为何会在灯火晦暗的成均馆偏院内闪闪发亮呢,这在剧中仅是道具服装,是仿制品,若是真放在正祖大王的时候,他的长袍应是以我国清廷贡品的海蓝贡缎制成,那是一种在黑夜中也会熠熠生辉的蓝色;并且,这海蓝贡缎是无纹锻,没有布纹,因此符合英祖大王提出的节俭令。身着如此水准的衣饰,却不动声色,也只能应了时尚界的一句老话:奢侈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知而人不知,意思是说:最高的奢侈是看着舒适自在,却感觉不到其价值高昂。看,这才是奢侈的境界,或者说,在李公子来看,这并非奢侈,而是生活的普遍水准。紫,因为[成均馆绯闻]这故事能看到不少有趣的东西罢,女林公子的奢侈,人看得出来,感觉得到,而佳郎公子的奢侈,人看不出来,感觉不到。都是儒生,都在成均馆,都是奢侈,二人一比,高下立见。

说完这个细节,我们来看另一个小小小细节,深夜,完成任务的金允植儒生走在路上,天上忽然下起了红纸雨,看来这不是天女散花,这是天男散纸,天男正是个蒙面黑衣人。路上的人们纷纷拾起阅读,金佳人也拿了一张,边走边看,她看得太专心,不看路,结果一黑衣人从天而降,跳到她面前,往她伸伸手指,吓人一跳,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一队捕盗厅的军士就已经追来,问她是否看到黑衣人,金佳人结结巴巴的应付过去,军士刚走,黑衣人就跳下来,冲她继续伸伸手,表示感谢,尔后又跳走。这一跳,一伸手,一走,看得金佳人目瞪口呆。黑衣人,看似神秘,其实亲切,他是谁?红壁书。他就是红壁书。为剧情的连贯性,我们跳开成均馆中二房第一夜的种种,继续来看红壁书暗线带来的故事——

第二天,在朝堂之上,注意:这是大殿,而非偏殿,大殿之上,正祖大王不慌不忙说起了红壁书之事,他还戴着老花镜,把红壁书上的文字念了出来,红壁书上的话是这么写的:

藏柜之金縢之书记忆焉矣

先王之遗志窃盗者 无道之臣也

血斑之真实外面者 卑怯之君王也

藏柜之金縢书契 归日开辟朝鲜之世矣

意思是说;

藏在柜中的金縢之书还被记得

盗窃了先王遗志的人是无道的臣子

不肯面对流血现实的人是卑怯的君王

藏在柜子里的金縢之书 一旦打开是开辟朝鲜盛世的希望

看完了这话,我纳闷啊,这文章写的太有水平了,哪里是什么红壁书的反贼之言论,分明就是一首带着悲戚之意,又俨然有诗经唱和之古意,一唱三叹的时调啊。紫,你来看,红壁书的诗文第一句是感叹,也就是所谓的唱,之后的三句,两句是标准的判断句式,然而又与早先在新榜礼上掌议夏仁秀所出题中的判断句有所不同,夏掌议的句子虽然也是判断句,但结构都不完整,省略了主句,显得简短生硬,命令的意味十分明显,而红壁书的句子则是标准的判断句式,也就是我在之前的信里跟你提到的:……者,……也。红壁书的句子是:

先王之遗志窃盗者 无道之臣也

血斑之真实外面者 卑怯之君王也

而且,文句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写,无论词章与所处的情由均对仗工整,用意虽悲切,但语气从容,文从字顺,文句流畅,似是信手拈来一般,红壁书的最后一句是感慨,若是金縢之书一旦开启,将是朝鲜治世的开始,但是用了平和的感叹词“矣”,可见感叹意味明显。或者,我们可以断定:写红壁书之人,是个有文化的儒生,而且写诗的水平还不低,肯定读过《诗经》。可是,好好的儒生怎么成了黑衣夜行人了呢,还飞檐走壁,还身负弓箭,真是咄咄怪事。

之后,我们来看红壁书中提到的金縢二字,没有错,是金縢,不是金滕,也不是金腾。这两个字大有说道,是来源于我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来,紫,我们先看《尚书》的目录:

《尚书》的目录

虞书 尧典第一   
虞书 舜典第二   
虞书 大禹谟第三   
虞书 皋陶谟第四   
虞书 益稷第五   
夏书 禹贡第一   
夏书 甘誓第二   
夏书 五子之歌第三   
夏书 胤征第四
  
商书 汤誓第一   
商书 仲虺之诰第二   
商书 汤诰第三   
商书 伊训第四   
商书 太甲上第五   
商书 太甲中第六   
商书 太甲下第七   
商书 咸有一德第八   
商书 盘庚上第九   
商书 盘庚中第十   
商书 盘庚下第十一   
商书 说命上第十二   
商书 说命中第十三   
商书 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 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书 西伯戡黎第十六   
商书 微子第十七   

周书 泰誓上第一   
周书 泰誓中第二   
周书 泰誓下第三   
周书 牧誓第四   
周书 武成第五   
周书 洪范第六   
周书 旅獒第七   
周书 金縢第八   
周书 大诰第九   
周书 微子之命第十   
周书 康诰第十一   
周书 酒诰第十二   
周书 梓材第十三   
周书 召诰第十四   
周书 洛诰第十五   
周书 多士第十六   
周书 无逸第十七   
周书 君奭第十八   
周书 蔡仲之命第十九   
周书 多方第二十   
周书 立政第二十一   
周书 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 君陈第二十三   
周书 顾命第二十四   
周书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周书 毕命第二十六   
周书 君牙第二十七   
周书 冏命第二十八   
周书 吕刑第二十九   
周书 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 费誓第三十一   
周书 秦誓第三十二

可见,都是上古时期的史官为当时发生的史实所留下的记录。金縢来自《尚书》中周书的第八:金縢篇。紫,好奇吗?金縢篇,到底说了些什么?那么,一起来看,以下选自《尚书·周书·金縢第八》:

尚书·金縢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尚书》的原文看着吃力,是么,昨晚我重看《尚书》,也是感慨不已,小时候视此为畏途,可是我就连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都是父亲给我买的史家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每逢寒暑假就要背诵这些,埋怨不已,但现在看来,都是人生的财富。我为你找了文从字顺的译文,放在这里:

[译文引用自尚书.周秉钧注译.岳麓书社.2001版]

【说明】武王胜商后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身关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亲自请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册书收藏在金属束着的匮中。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因此成王也怀疑周公,骨肉之间发生了隔阂。周公东征,取得辉煌的胜利,又写了《鸱鸮》诗,想感动成王,成王仍然没有醒悟,可见隔阂之深。后来因一次偶然的天灾,成王打开金縢之匮,发现了周公请求代替武王死的册书,深深受到感动,隔阂终于消除了。史官看到金縢匮中的册书作用这样重大,于是记录了这件事来表彰周公的忠诚。为了突出金縢中册书的作用,于是名叫《金縢》。
本篇分为三大段。第一段记周公祈求先王让他去代替武王死,以安定周邦。第二段记成王怀疑周公,隔阂很深。第三段记成王得金縢之书而彻底悔改,迎接周公。三段之间首尾呼应,联系非常紧密。

西汉尚书家认为这次天灾是周公死后的事,《史记?鲁世家》也采此说。孙星衍则谓“秋大熟”以上有脱简。这些都是忽略了作者的用心所致,似不可信。

【译文】

1. 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体不安。太公、召公说:“我们为王恭敬地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可以向我们先王祷告吗?”周公就把自身作为抵押,清除一块土地,在上面筑起三座祭坛。又在三坛的南方筑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着玉,拿着圭,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

史官就写了策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遇到险恶的病。假若你们三位先王这时在天上有助祭的职责,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我柔顺巧能,多材多艺,能奉事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材多艺,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够在人间安定你们的子孙,天下的老百姓也无不敬畏他。唉!不要丧失上帝降给的宝贵使命,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你们允许我,我就拿着璧和圭归向你们,等待你们的命令;你们不允许我,我就收藏璧和圭,不敢再请了。”

于是卜问三龟,都重复出现吉兆。打开藏书的锁钥查书,竟然都是吉利。周公说:“根据兆形,王会没有危险。我新向三位先王祷告,只图国运长远;现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够俯念我的诚心。”周公回去,把册书放进金属束着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2. 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石公说:“我不摄政,我将无辞告我先王。”周公留在东方两年,罪人就捕获了。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叫它为《鸱鸮》。结果,成王只是不敢责备周公。

3. 秋天,百谷成熟,还没有收获,天空出现雷电与大风。庄稼都倒伏了,大树都被拔起,国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大夫们都戴上礼帽,打开金属束着的匣子,于是得到了周公以自身为质、请代武王的祝辞。太公、召公和成王就询问众史官以及许多办事官员。他们回答说:“确实的。唉!周公告诫我们不能说出来。”

成王拿着册书哭泣,说:“不要敬卜了!过去,周公勤劳王室,我这年轻人来不及了解。现在上天动怒来表彰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亲自去迎接,我们国家的礼制也应该这样。”成王走出郊外,天就下着雨,风向也反转了,倒伏的庄稼又全部伸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大树所压的庄稼,要全部扶起来,又培好根,这一年的年成却是个大丰收。

从译文来看,《尚书·周书·金縢第八》说的是王叔为辅佐王室立下的功勋和来由,也描述了周朝王亲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以及解决过程。金縢,之后就用来指代秘密藏有文书的柜子,并且以金封柜。《尚书正义》中说:

正义曰:经云“金縢之匮”,则“金縢”是匮之名也。《诗》述韔弓之事云:“竹闭绲縢。”《毛传》云:“绲,绳。縢,约也。”此传言“缄之以金”,则训“縢”为缄。王、郑皆云:“縢,束也。”又郑《丧大记》注云:“齐人谓棺束为缄。”《家语》称周庙之内有金人,叁缄其口,则“縢”是束缚之义。“藏之於匮,缄之以金”,若今钉鐷之,不欲人开也。郑云:“凡藏秘书,藏之於匮,必以金缄其表。”是秘密之书,皆藏於匮,非周公始造此匮,独藏此书也。

以上文字是以种种典故表明了金縢的由来,“金縢”是柜子的名字,意思是说这文书藏在柜子里,用金条封好,就是为了不给人开启。那么,朝鲜历史王朝有金縢吗,有!当然有,以下记录选自[朝鲜王朝实录]:

世宗 29卷, 7年(1425 乙巳 / (洪熙) 1年) 閏7月 24日(辛酉)

○兵曹判书赵末生、吏曹判书许稠等闻上疾增剧忧惧, 与诸代言议, 欲祷于宗庙、山川, 使吏曹正郞金宗瑞就问可否于领敦宁柳廷显、领议政李稷、右议政柳观, 皆曰: “宜速行祈祷。 前此国君有疾, 只祈于宗庙、山川。” 知申事郭存中曰: “社稷乃一国土神之主, 祷于山川, 而不祷于社稷, 于义未尽。” 大臣皆曰: “可。” 于是仿《金誊〔金縢〕》故事, 择吉以大臣、近侍分祷于宗庙、社稷、昭格殿、三角、白岳、木觅、松岳、开城、德积、三圣、绀岳、杨州城隍, 其祭文称领议政府事臣李稷等云云。 初, 大臣欲幷祈佛宇, 上闻而止之。

意思是说:

兵曹判书赵末生、吏曹判书许稠等人听说世宗大王上病情加剧之后担心又害怕, 与各位大臣商量, 打算去宗庙祷告、也去山川, 要求吏曹正郞金宗瑞去问领敦宁柳廷显、领议政李稷、右议政柳观可否(这么做), 都说: “应该快去祈祷。 之前国君有疾, 只去宗庙、山川祈祷。” 知申事郭存中说: “社稷是一国土神之主, 祷告于山川, 而不祷告于社稷, 对于义理来说没有尽到。” 大臣都说: “可以。” 于是模仿《金誊〔金縢〕》故事, 择吉日以大臣、近侍分别去宗庙、社稷、昭格殿、三角、白岳、木觅、松岳、开城、德积、三圣、绀岳、杨州城隍祷告, 其祭文中说领议政府事臣前来祭奠社稷等说辞。 之前, 众大臣打算去寺庙祈祷, 世宗大王知道后制止了这件事。

这个记录,说的是世宗大王时代,忠臣为大王安康祈祷的故事,要效仿我国上古时期周朝忠臣周公的忠君之举,以金縢之书的典故,向宗庙社稷祈祷,为世宗大王祈祷病体痊愈。

可是,在英祖大王的史书中,没有金縢的记录,在正祖大王的史书中也无痕迹,可见早已被人为抹去。

这个,暂且按下不提,剧中的大王在朝堂之上提出,问老论重臣左相李大人和兵判夏大人,问他们可曾知道有这金縢之书,兵判想说没有,可是被李大人阻止,李大人的话很有技巧,他说:

-就连惠庆宫娘娘这样的血亲都不知道金縢之书的存在 臣等就更不知晓

那么,左相李大人提到的惠庆宫娘娘又是谁?

夜已深,今晚我们看了太多史实典故,我唯恐你看得瞌睡,我们明晚再继续谈金縢之书。紫,你那里的白天就是我这里的黑夜,那么,天亮说晚安。

晚安,我们明晚再见。


Wendy
2010.11.7深夜

成均馆绯闻성균관스캔들(2010)

又名:成均馆罗曼史 / 成均馆儒生的日夜 / Sungkyunkwan Scandal

主演:朴有天 / 朴敏英 / 刘亚仁 / 宋仲基 / 徐孝琳 / 

导演:金元锡 / 黄仁英 / 编剧:金泰希 Tae-heui Kim

成均馆绯闻相关影评